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专题  -  综合新闻  -  正文

从师范生到教育者的蜕变——生命学院“述校史·传薪火·承师道”实践队访谈余俊杰学长

发布时间:2023-07-15 点击数量:

1B2A1

余俊杰,系我校生命学院2019届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致力于小学低段科学的学情探索,曾获市级教学案例评比二等奖1项;区级课堂教学、教学论文等评比奖项6项,完成区级教学设计课题2项。

为学立志

初入大学的余俊杰还没反应过来,就完美地过错了各类学生组织的纳新时节,虽然同是新入校的小萌新,但他总有大把的空余时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察觉到不对劲的他,后来逐步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校园生活,逐渐地活跃在班级、社团和学生会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较大地提升了余俊杰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让他对“如何上好大学”这个命题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去的方向,要具备的能力,去努力的目标。”余俊杰这样说。在他看来,学习是大学生的本职、天职,成绩和奖项虽然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但却是砌成未来道路的一砖一瓦。余俊杰自谦地说自己相貌平平、资质一般,大学期间在学习、科研、竞赛等方面虽然都还算努力,但总体成效和学霸无法比拟。回想自己的求学奋斗历程,余俊杰表示师范生的职业目标相对比较清晰,学会巧用逆向思维做反向思考,对照目标倒查能力,积极挖掘自身优势,培养特长和技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业广惟勤

对于如何做一名因材施教的老师,余俊杰可谓付出良多。“比如给四个班级上课,在课件内容和教学设计上就有四个不同版本”,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班级,余俊杰都会有独一无二的教学设计,“只有这样做,才能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持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更难能可贵的是,余俊杰不仅在课堂教学上深根厚植,更在总结凝练研究方面深雕细琢,形成了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双向奔赴和提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余俊杰直言,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让其在对上课节奏的把握、课堂环节的设计,乃至于学生作业的批改等方面难以适应,他本着对教育事业的初心和热情,向领导、前辈和同事虚心请教、虔心学习,以较短的时间顺利度过了这一难熬的特殊时期。对于这段经历,余俊杰认为几点经验或许对科学教育新人会有所帮助:一是要强身健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身心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稳定的情绪水平,是和谐人际和愉悦工作的前提;二是要踏实肯干,悦纳身边的人事物,以积极、乐观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所经历的一切,把吃亏当作福分,勤恳做事、谦逊为人;三是要终身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优秀典型中寻找榜样、从书本典籍中发现宝藏,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

抱诚守真

众所周知,教师这份职业本身具有特殊性,需要为师者拥有赤诚之心和育人情怀。今年是余俊杰参加工作的第四年,经过三年副班主任经历的锻炼,今年担任起了班主任。“和孩子相处,很特别的一点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诚,老师的诚意度可以换来学生的满意度。”余俊杰在分享自己短时间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这一故事时郑重地说道,同时他深知如果没有强大的吸引力做引擎,再高的满意度可能都等同于“一百没了一”一样。

勤学善思的余俊杰对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个话题也有一番思索。“有的学生为什么喜欢来和你聊天,那么多的任课老师,为什么有些孩子会选择你呢?因为你给他带来的感觉是比较好的”。打破常规、创新思维,是余俊杰善用也常用的“套路”,用快闪方式给班级同学们做自我介绍,拉近师生彼此距离感,在实验动手环节中引入冷知识,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等诸如此类的创新事例不胜枚举,也足见他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衷心。

人民教育家于漪曾对青年教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从师范生到教育者,改变的是身份和角色,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余俊杰的成长与蜕变,源于对初心的坚守,忠于对使命的担当,将以坚毅的步伐、奋斗的脚步为伟大的教育事业贡献智慧、积蓄力量。

文:余琳恩/图:曹雯植/审核:杨启富 翁添富/责任编辑:翁添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