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刘猛教授应邀莅临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并作题为“后疫情时代,生物性污染检测原理与技术进展”的学术报告。会议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宗恩敏主持,校教务处副处长蒋胜韬、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付永前、李月灵及相关研究领域教师代表、研究生参会。
交流现场
报告中,刘猛教授以“后疫情时代生物性污染物与人类健康”为切入点,结合诺如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国内外典型案例,系统阐述了生物性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解读了我国水质监测指标从理化指标向生物指标拓展的发展趋势,阐述了生物性污染检测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以及后疫情时代生物性污染物(包括细菌、病毒等)防控面临的新挑战,并重点介绍了生物性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现状、最新需求和前沿进展等。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就技术难点、研究方向等问题与刘猛教授进行深入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反响热烈。最后,刘猛教授对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们提出殷切期望,勉励大家始终怀揣对科研的热忱之心与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深耕细作、勇攀高峰。
专家简介:
刘猛,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党委副书记、院长。2012年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环境工程博士学位,2013年-2016年于加拿大McMaster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7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结题优秀),2024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要从事分析化学研究领域。担任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申报指南编制专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委员等。主要从事环境分析化学研究领域,相关成果在Acc. Chem. Res.,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及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