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生命科学学院在D241会议室成功举办多场高水平学术讲座。会议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赵凯主持,副院长付永前出席,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参会。
讲座围绕合成生物学、微生物资源开发、天然产物合成及科研项目选题等前沿议题展开。乔建军教授以《微生物合成生物学助力营养健康》为题,探讨了如何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提升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的能力,推动绿色食品添加剂、营养品等功能产品的开发。

图1 乔建军教授作报告
黄俊教授分享了《赤藓糖醇高产菌株的选育及高效合成机制研究》,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在赤藓糖醇高效生物合成路径构建、菌株改造及发酵工艺优化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图2 黄俊教授作报告
方泽民教授则以《球托霉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机制》为题,解析了毛霉菌亚门真菌与植物互作的分子机制,揭示了其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图3 方泽民教授作报告
本次系列讲座内容前沿、视角多元,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有效拓展了研究思路,增强了学院的科研创新氛围。生命科学学院将继续推动高水平学术交流,助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专家简介:
乔建军,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天津市 131 第一层次人才、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创新人才(A类)。现任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执行院长,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轻工业合成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应用微生物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营养健康的相关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及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在Nature Commun、Chem Soc Rev、Trends Microbiol、Metab Eng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30 余项。
黄俊,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学科办主任。入选浙江省“WR计划”人才、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高层次拔尖人才)、校“卓越学者”特聘教授。兼任浙江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微生物学会理事、浙江省生物制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浙江省重点研发领雁计划1项、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研究方向涉及蛋白质分子设计和定向进化、合成生物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领域。在国际学术期刊《ACS Catalysis》《Engineering》《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等5项。
方泽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生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生物催化与现代生物制造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普通微生物专委会委员,安徽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真菌遗传生理及新颖功能酶研究,主持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或子课题16项,发表论文90余篇,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2, 2018)2项,三等奖1项,是Frontiers in Fungal Biology杂志Review editor、微生物学报、生物学杂志等杂志编委。